1639

什么乱七八糟的东西都发,关注后可能污染您的时间线。收到批评会和收到夸夸一样高兴,如果觉得文里有什么可以改进的地方,请直白地告诉我吧

  上中学的时候读南渡北归,真是艳羡西南联大。山河沦丧时偏坚守着那一点书卷气不动摇,顽强之外居然还带了点狷狂的味道。让我很是迷恋了一阵子所谓的民国风骨。
  我校就不行了,没那个“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的命,甚至连在战火中坚持学术的那点傲然都没有。她生在延安时就是实用的,没办法脱开糜烂的局势和迫在眉睫的危局。写陕公不像写西南联大,作为一所大学本该吹的东西一样都吹不了,流水线一样的基础革命理论,几个月出一批的学员,很不“思想自由”,很不“学术氛围浓厚”。西南联大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出了许多光辉的学术成果,留下了很多被听故事的人所喜欢的轶事,延安的那一批学校只有沉默着,一切围绕着抗战出发。
  钱穆在西南写《国史大纲》以图复国时,陕公和抗大的学生一批一批地被送到敌后根据地去。
  前一段时间军训的时候读校史,对一个女孩印象尤深,她看到报纸上陕公招生的启事,就一个人跑到延安来。她给自己改名叫江真,十六岁就入了党,十八岁在地方工作的时候遇上敌人扫荡,她头上受了伤,自知无幸又不愿被俘,挣扎着爬到崖边跳崖自尽。后来学校寻访她的家人却没有结果,或许她来报道时的名字就是假的,年轻的女孩纵身跃下的时候和这个世界切割得如此干净。
  还有杨展,杨开慧烈士的侄女,她有一双漂亮的眼睛,会唱很好听的歌,在过封锁线的时候牺牲。一直到解放军解放长沙时她父亲给主席打电报庆祝胜利时,才在回电里得知女儿在几年前就已经死去的消息。
  我能从字里行间想象得到几十年后吴玉章校长回忆这些学生的语气神态。他们都死了,二十几岁的青春开成血色的花,他们千里迢迢跑到延安来,上一所不是为了教授专业知识的大学。
  这就是我们的过去吧…非常现实,非常不浪漫,就像创立她的那个党一样。

  以前为了好玩写过清北CP,如果我校要拟人的话我想应该是长发的优雅知性大姐姐,带着大大的圆框眼睛穿套裙踩高跟鞋,表面正经到严肃,但看隔着几条街的那二位相爱相杀时会露出属于腐女的邪恶笑容。
  今年军训她和北大都在康庄的基地,在校训练的清华专门坐了三个小时的车来气被基地的条件逼到发疯的北大。清北在靶场上互相嘲笑对方的枪法,嘲笑很快演变成半真半假的拉拉扯扯,她看他们闹了一会以后忽然起身拎起被两个男生扔在地上的92式,一个标准的卧姿瞄准打空了弹夹。
  9环,10环,8环,10环,10环。
  很少有人知道,她有一手好枪法。
  ——这么多年过去了,你还没忘?
  ——忘不了。

评论(6)

热度(10)